米氏凯伦藻对海洋生物致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4012/j.cnki.fjsc.2015.03.010

米氏凯伦藻对海洋生物致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引用
近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已成为我国海域主要的有毒赤潮藻.仅2012年在我国浙江和福建海域就连续爆发了12起米氏凯伦藻赤潮,造成大量养殖鲍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币.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最新报道,探讨了米氏凯伦藻赤潮对各类海洋生物,主要包括海洋浮游动物、贝类、鱼类以及哺乳类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溶血毒素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引发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直接接触活的米氏凯伦藻细胞是导致浮游动物死亡的主要途径;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毒素和鱼毒素,可溶解鱼类的鳃组织,从而造成鱼类死亡.然而,关于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毒素是否会在贝类体内累积、在贝类体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死亡的致死途径与致死机制、溶血毒素在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改变、这些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与综合作用等问题还不了解,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的研究.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研究报道还处于起步阶段,毒素以何种方式导致红细胞破裂、不同红细胞膜上组分的差异和毒素的溶血活性是否存在对应关系等问题也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米氏凯伦藻、赤潮、溶血毒素、海洋生物

37

Q93(微生物学)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Y0048;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海三科2014001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课题2010CB428704

2015-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41-24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福建水产

1006-5601

35-1097/S

37

2015,37(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