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置活塞发动机变气门正时变进气旋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专利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专利专题

对置活塞发动机变气门正时变进气旋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引用
一种发动机技术领域的对置活塞发动机变气门正时变进气旋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进气道、进气活塞、缸套、排气活塞、排气道、喷油器,主进气道、副进气道布置在进气道内,二者之间有隔板相隔,气流互不干涉;直流进气口、主旋流进气口、副旋流进气口均布置在缸套上并靠近进气活塞,直流进气口、主旋流进气口连通在一起组成复合进气口;复合进气口与主进气道相匹配,副旋流进气口与副进气道相匹配。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副进气道的开闭实现副旋流进气口内气流的通断,进而调整进气正时,实现不同使用工况下供气区间的调整,减少供气功率损失,提高整机效率;同时,可以实时调整缸内旋流强度能有效提高扫气效率,提升发动机性能。

发明专利

CN202311524882.7

2023-11-16

CN117386538A

2024-01-12

F02M35/10(2006.01)

北京理工大学

梁永森;左正兴;王文晓;石达宇;李红;王伟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王法男

北京;11

1.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变气门正时变进气旋流装置,包括进气道(1)、进气活塞(2)、缸套(3)、排气活塞(4)、排气道(5)、喷油器(6),进气活塞(2)、排气活塞(4)分别布置在缸套(3)的两端,喷油器(6)布置在缸套(3)的中间部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进气道(1.1)、副进气道(1.2)、直流进气口(3.1)、主旋流进气口(3.2)、副旋流进气口(3.3)、排气口(3.4); 所述主进气道(1.1)、副进气道(1.2)布置在进气道(1)内,二者之间有隔板相隔,气流互不干涉; 所述直流进气口(3.1)、主旋流进气口(3.2)、副旋流进气口(3.3)均布置在缸套(3)上并靠近进气活塞(2),直流进气口(3.1)、主旋流进气口(3.2)连通在一起组成复合进气口,副旋流进气口(3.3)靠近内止点;复合进气口与主进气道(1.1)相匹配,主进气道(1.1)对复合进气口的进气进行控制;副旋流进气口(3.3)与副进气道(1.2)相匹配,副进气道(1.2)对副旋流进气口(3.3)的进气进行控制; 所述排气口(3.4)布置在在缸套(3)上并靠近排气活塞(4),排气口(3.4)与排气道(5)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发动机变气门正时变进气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旋流进气口(3.3)的高度由主副气口高度比β决定: 其中,HF为副旋流进气口(3.3)的高度,HZ为复合进气口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活塞发动机变气门正时变进气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气口高度比β的取值小于0.2,当工况变化幅值较大时选择较大的β值,当工况变化幅值较小时选择较小的β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发动机变气门正时变进气旋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旋流进气口(3.3)的气口倾角大于主旋流进气口(3.2)的气口倾角。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对置活塞发动机变气门正时变进气旋流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供气功率不足时,同时开启主进气道(1.1)、副进气道(1.2),通过增加主进气道(1.1)、副进气道(1.2)内进气压力实现; 当供气功率过剩时,既可以通过降低主进气道(1.1)、副进气道(1.2)内进气压力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关闭副进气道(1.2)的方式实现; 在供气功率调节需求不大时,采用改变主进气道(1.1)、副进气道(1.2)内压力的调节方式;当供气功率调节需求较大时,则需要同时考虑控制副进气道(1.2)的开闭; 当进气旋流强度不足时,应增强主进气道(1.1)、副进气道(1.2)内的进气压力,主要通过增强副进气道内的压力实现进气旋流强度的增加;当进气旋流过大时,需降低主进气道(1.1)、副进气道(1.2)内的进气压力,必要时要关闭副进气道(1.2),以大幅度降低进气旋流。
相关文献
评论
法律状态详情>>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