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专利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专利专题

一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引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由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一MOS管、第十二MOS管和第十三MOS管构成;所述共模反馈模块可以自动调节第七MOS7至第十MOS管的栅极电压,使得第七MOS管至第十MOS管构成是一个电流源,该电流大小等于I1+I2;第十一MOS管至第十二MOS管管子是作为共源共栅(cascade),为输入管M1-M2提供比较稳定的漏-源电压,降低输入管输出阻抗的影响。这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可调范围大,适合增益范围大的运用,能够实现电压增益跟随增益控制的线性变化而指数变化。

发明专利

CN201310381545.7

2013-08-29

CN103490737A

2014-01-01

H03G3/20(2006.01)I

苏州苏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刘雄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路东侧(科技创业园)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王凌霄

江苏;32

一种新型指数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由第一MOS管(1)、第二MOS管(2)、第三MOS管(3)、第四MOS管(4)、第五MOS管(5)、第六MOS管(6)、第七MOS管(7)、第八MOS管(8)、第九MOS管(9)、第十MOS管(10)、第十一MOS管(11)、第十二MOS管(12)和第十三MOS管(13)构成;所述第一MOS管(1)源极连接第十三MOS管(13)的漏极,栅极连接输入正电压(Vin+),漏极连接电流(l1);所述第二MOS管(2)的源极连接第十二MOS管(12)的漏极,栅极连接输入负电压(Vin‑),漏极连接电流(l1);所述第三MOS管(3)的源极和栅极均与第十三MOS管(13)的源极连接,第三MOS管(3)的漏极和第四MOS管(4)的漏极均连接电流(l2),第四MOS管(4)的源极和栅极均与第十二MOS管(1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三MOS管(13)和第十二MOS管(12)的源极分别与第七MOS管(7)和第八MOS管(8)的漏极连接,栅极均连接电压(Vb3);所述第五MOS管(5)的漏极接在第七MOS管(7)的漏极和第十三MOS管(13)的源极之间,所述第六MOS管(6)的漏极接在第八MOS管(8)的漏极和第十二MOS管(12)的源极之间;其中第五MOS管(5)的源极与第六MOS管(6)的源极连接,栅极与第六MOS管(6)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七MOS管(7)的栅极和第八MOS管(8)的栅极均与共模反馈模块(14)连接,第七MOS管(7)的源极连接第九MOS管(9)的漏极,第八MOS管(8)的源极连接连接第十MOS管(10)的漏极;所述第九MOS管(9)和第十MOS管(10)的源极均与第十一MOS管(11)的漏极连接,栅极均与共模反馈模块(14)连接,且所述第十一MOS管(11)的栅极也与共模反馈模块(14)连接。
相关文献
评论
法律状态详情>>
2014-02-05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4-01-01公开
2016-05-11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