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专利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专利专题

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

引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胆机中电子元件的合理布局与合理接地走线的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包括设置在机壳底板上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后级功率放大部分、电源整流滤波部分和信号输出输入部分。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交叉干扰,防止正反馈啸叫,可以提高放大器信噪比的电性能,同时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技术性调试与维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切电子管功率放大器的布线。

实用新型

CN200820064869.2

2008-08-22

CN201243265

2009-05-20

H03F3/22(2006.01)I

安 石

安 石

810012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158号

西宁金语专利代理事务所

哈庆华%李大平

青海;63

1、一种新型布线结构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包括设置在机壳底板(1)上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2)、后级功率放大部分(3)、电源整流滤波部分(4)和信号输出输入部分(5),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前级电压放大部分(2)包括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电源变压器(10)、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前级电压放大旁路电容(16)、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17)、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栅阴极电阻(19)、滤波电容(20),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灯丝接线(33)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右至底板(1)中间排线,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和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左至底板(1)中间排线,上述四个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的灯丝接线穿过底板(1)中心的留孔至底板(1)正面安装的电源变压器(10)的二次灯丝电源绕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输入信号通过输入插座从机壳底板(1)两侧与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栅极脚连接;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屏极与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栅极之间通过设置在两电子管上方的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连接,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屏极与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栅极之间通过设置在两电子管上方的前级电压放大耦合电容(15)连接;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栅阴极电阻(19)设置在两电子管侧下方与接地母线(34)呈90°连接,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17)、前级电压放大旁路电容(16)设置在两电子管侧下方与接地母线(34)呈90°连接;接地母线(34)设置在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下方高于灯丝排线(33)与灯丝排线(33)垂直设置为第二层排线,接地母线(34)两端在机壳底板(1)两侧用螺栓固定在机壳上;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与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屏极通过负载电阻(18)设置在两电子管侧下方与屏极排线(35)连接,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和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的每两个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输出端之间各串联连接一个设置在两电子管下方的减压电阻(26),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后端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和左声道第二前极电压放大电子管(7)前端的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之间串联连接一个设置在两电子管下方的减压电阻(26),左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前端的负载电阻(18)输出端与设置在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侧的滤波电容(20)串联连接,滤波电容(20)输出端接地,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下方减压电阻(26)输出端与设置在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右侧的滤波电容(20)串联连接,滤波电容(20)输出端接地;左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7)后端屏极负载电阻(18)输出端E端与输出变压器(27)一次绕组中间抽头端E端连接;屏极排线(35)设置在两电子管下方高于接地母线(34)与接地母线(34)平行设置为第三层排线,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18)输出线在接地母线(34)上方与接地母线(34)交叉处设置绝缘套管(40);右声道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8)与右声道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的阻容元件接线方法与左声道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阻容元件接法相同;b)所述的后级功率放大部分(3)包括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灯丝旁路电容(22)、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23)、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负载电阻(24)、三极管接法电阻(25),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和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右至底板(1)中间排线,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和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的灯丝接线从两电子管上方紧贴机壳底板(1)向左至底板(1)中间排线,上述四个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的灯丝接线与前极电压放大电子管灯丝接线绞合穿过底板(1)中心的留孔至底板左(1)正面安装的电源变压器(10)的二次灯丝电源绕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的阴极并联连接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23)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阴极电阻(23)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旁路电容(21)输出端与设置在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下方的接地母线连接;所述的左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1)屏极输出P1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输入端P1连接,左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2)屏极输出P2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P2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右声道第一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3)屏极输出P1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P1输入端连接,右声道第二后级功率放大电子管(14)屏极输出P2与设置在电子管一侧的三极管接法电阻(25)并联连接并与设置在机壳底板(1)正面的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P2输入端连接;左声道输出变压器(27)二次输出O端与左声道接地母线插座(38)连接,二次输出4欧姆端与左声道4欧姆输出插座(37)连接,二次输出8欧姆端与左声道8欧姆输出插座(36)连接;右声道输出变压器(41)二次输出O端与右声道接地母线插座(42)连接,二次输出4欧姆端与右声道4欧姆插座(43)连接,二次输出8欧姆端与右声道8欧姆插座(44)连接;c)所述的电源整流滤波部分(4)包括输入并联滤波电容(28,29)、电感(30)、输出并联滤波电容(31,32)、整流器(47),所述的整流器(47)输入端与电源变压器(48)二次输出端连接,整流器(47)输出端正极与电感(30)输入端以及输入并联滤波电容(28,29)并联连接,电感(30)输出端与输出并联滤波电容(31,32)并联连接电压放大器屏极输出端连接;d)所述的信号输出输入部分(5)包括左声道信号输入插座(39)、左声道8欧姆输出接线插座(36)、左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37)、接地母线插座(38)、电源插座(46)、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2)、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3)、右声道8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4)、右声道信号输入插座(45),所述的左声道信号输入插座(39)信号输入线从机壳底板(1)左侧向上与第一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6)栅极脚连接,所述的右声道信号输入插座(45)信号输入线从机壳底板(1)右侧向上与第二前级电压放大电子管(9)栅极脚连接;所述的左声道8欧姆输出接线插座(36)输出线与输出变压器(27)二次输出8欧姆端连接,左声道4欧姆接线插座(37)输出线与输出变压器(27)二次输出4欧姆端连接,左声道O接地母线插座(38)与接地母线连接,所述的右声道接线母线插座(42)与接地母线连接,右声道4欧姆输出接线插座(43)与输出变压器(41)二次输出4欧姆端连接,右声道8欧姆接线插座(44)与输出变压器(41)二次输出8欧姆端连接。
相关文献
评论
法律状态详情>>
2009-05-20授权
2012-10-31专利权的终止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