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用麻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与最优模型研究
[目的]以柳州市认定的螺蛳粉原料基地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并进行模型拟合,以期为麻竹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测定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选出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除柳南区外,麻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平均含水率均随龄级增加而降低;除鱼峰区外,同一龄级麻竹各器官含水率均为竹枝>竹叶>竹竿.各基地麻竹单株地上各器官均以竹竿生物量分配值最大.不同基地麻竹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以柳北区为最大(18584 g),其次是柳南区(16631 g),鱼峰区最小(4092 g).[结论]分别建立竹竿、竹枝、竹叶生物量与胸径的最优生物量模型为:W竿=-0.00005+2.2951D-1111.107D2(R2=0.946)、W枝=47.233D0.707(R2=0.862)、W叶=151.455D0.570(R2=0.649),均可有效用于估算麻竹林分地上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笋用麻竹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麻竹、生物量、分配特征、模型研究
42
S795;R284.1;TP39
广西林用新型肥料研发中心自立科研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2023-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