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现代性:从学衡派到“后现代”?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0751.2002.05.023

反现代性:从学衡派到“后现代”?

引用
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反现代性”思索中,世纪之末的中国“后现代”思潮与世纪之初的学衡派有着跨越时空的重要沟通与联系。在关于现代性的质疑当中,它们都呈现了“启蒙”与“反启蒙”、“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复杂纠葛,都存在着对于现代中国文化状况的深深的隔膜。更加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在现代中国的诸如此类的纠葛当中,我们读到的常常是一种缺乏共同思想基础的对话的尴尬,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还呼唤着一个有效的“思想的平台”。

反现代性、后现代、学衡派、思想的平台

I206.6

2004-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9-8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州学刊

1003-0751

41-1006/C

2002,(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