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语境、逻辑及其局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3318.2023.01.011

《子夜》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语境、逻辑及其局限

引用
《子夜》在1933年发表后即被奉为左翼文学经典,根本原因在于它从经济和阶级视角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从国民革命转向共产革命过程中的复杂社会状况,有效回应了重大时代关切.由于革命情势的发展,在瞿秋白、冯雪峰等人意识形态化的评价和茅盾追求"安全"的自我阐释中,意蕴复杂的《子夜》的解读和接受逐步被限定在特定的意识形态框架之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新启蒙思潮影响下,"审美标准"成为评判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子夜》及"子夜模式"遭遇了否定性评价.这种评价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这种去政治化的批评取向无疑阻断了文学介入现实、关怀现实的重要路径.只有重新检视左翼文学观和纯文学观视野下《子夜》评价的逻辑及其局限,《子夜》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被重新发掘.

茅盾、《子夜》、经典化、去经典化

38

I206.7

2023-03-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3-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674-3318

41-1396/C

38

2023,38(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