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诊发展看“胎”与“苔”术语变化的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288/j.11-2166/r.2015.01.002

从舌诊发展看“胎”与“苔”术语变化的意义

引用
舌诊起源很早,但在中早期发展缓慢,称谓也只是“舌”或“舌上胎”.至元代出现第一部舌诊专著,并提出“舌胎”一说.至明代中期,舌诊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多局限于诊视伤寒.明末吴又可首引舌诊以辨温疫,清初卢之颐提出“舌苔”一词.此后清代叶天士等温病学家深入辨舌,舌诊有了较大发展.吴鞠通首作“舌胎”与“舌苔”之辨,强调舌上长苔如“土坂之阴面生苔者然”,因此舍肉从草,受到诸多医家的追随.自此“舌苔”逐渐取代了“舌胎”,以“舌苔”之“有根”与“无根”分辨虚实的方法亦被广泛用于温病临床.清中期舌诊运用还由温病扩展至中医内外科杂症,并涌现出大量舌诊专著.“舌胎”与“舌苔”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舌诊术语,反映了舌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舌诊、舌胎、舌苔、发展史、诊疗术语

56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第八批自主选题项目Z0300

2015-03-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医杂志

1001-1668

11-2166/R

56

2015,5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