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兼施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1-1668.2001.12.011

补泻兼施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

引用
@@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因素在脂肪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多年来潜心于补法的应用,或先补后泻(清泄瘀滞),或补泻兼施,则能有效地从根本上清除有害因素对肝脏的损伤,有利于脂肪肝的康复.兹将笔者在脂肪肝治疗中运用补泻兼施之心得阐述如下. 1 病机关键,在于气血亏虚 脂肪肝在临床上是以肝脏肿大为最常见症状,归属于中医积证范畴.其病变部位在肝,其形成与肝、脾、肾病理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血之运行上下赖脾气之升降,脾之生化气血依肝气之疏泄.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寓元阳,脾之健运,肝之疏泄皆赖肾气之鼓动和肾阳之温煦.若脏腑功能失调或正气先虚,则肝气郁而脉络瘀阻;或肝木克脾土,脾失健运而湿浊内生,或肝病(久病)及肾,引起肾之阴阳两虚,导致气滞、血瘀、湿停等病理变化.或因饮酒过度,或嗜食肥甘厚味,酒食内伤,滋生痰浊,使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更伤正气.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言:"凡人之气血犹如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若阳气虚则气不能行,阴虚则血不能行."可见,阳气虚弱,则失其推动振奋,难以温运血脉;阴血不足,则不能充盈于脉,血液干涸,脉道失润而血行滞缓.凡此阴阳气血虚衰皆可导致滞、瘀久留为积,形成脂肪肝.总之,脂肪肝之形成始于正气先虚,或一种、多种原因伤及正气.病机特点是肝脾肾功能受损,湿痰瘀阻互结.所以说,脂肪肝之病机关键是气血亏虚.

脂肪肝/中药疗法、补泻兼施/中药疗法

42

R256(中医内科)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719-7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医杂志

1001-1668

11-2166/R

42

2001,42(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