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406.2017.01.0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
目的:探讨非附加条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3批ITP模型小鼠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按照病证结合模型辨识标准,评估注射APS的被动性免疫造模法复制的小鼠模型是否能够模拟人类ITP发病过程与临床特征.结果:注射APS复制的ITP模型小鼠特征如下:1)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延长,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髓产板巨核细胞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0.001).3)模型小鼠注射APS部位或其他部位有自发性出血.4)造模1周后模型小鼠即有活动减少,行动迟缓,不思饮食,进食(水)量明显减少,大便溏稀,皮肤瘀斑、瘀点,皮肤或注射部位自发性出血,并随造模时间延长,上述表征日趋加重.结论:在非附加任何条件下,注射APS的被动免疫造模法复制的ITP动物模型符合病证结合模型特征,从而为开展中药药理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工具.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气虚)不统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34
R285.5(中药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1705
2017-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