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193/j.issn.1673-7717.2022.02.038
从《黄帝内经》"聚胃关肺"理论谈咳病方药筛选
《内经》设立专篇论述咳病,提出咳病皆"聚于胃,关于肺",为后世医家从肺胃两脏论治咳喘病提供了理论基础.总结《内经》各时期注家对"聚胃关肺"注释,探讨"聚于胃,关于肺"文义.吴昆、张志聪、姚止庵、滑寿等认为"聚胃关肺"是针对"三焦咳"而言,张介宾、高士宗、马莳、汪昂、丹波元简等则认为"聚胃关肺"承接上文,是概括五脏六腑之咳而言,多数注家都强调了肺胃两脏腑在人体生理活动与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肺与胃的关系上,《黄帝内经》原文多处论述肺胃经脉相连、生化相关,从解剖学上看,肺胃道路相通,从中医基础理论的气机升降、五行生克制化上也关系密切,从而病理上相互影响,导致咳病发生.最后,从《内经》原文出发,联系后世医家著作,从内外合邪、阳明经腑热盛、阳明水饮上逆及肺胃阴伤四方面,论述肺胃两脏病理上相互影响导致咳病的病证分型、方药筛选,列举相关方药治疗肺系疾病的现代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研究,以期为临床辨证选方提供佐证.
黄帝内经、咳、聚胃关肺、伤寒杂病论、经方
40
R256.11(中医内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计划
2022-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