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3.048
循经和循神经针刺对急性踝关节炎大鼠镇痛效应及机制
目的 比较循经和循神经针刺对踝关节炎性痛大鼠的镇痛疗效,并以外周神经嘌呤能信号为指标分析其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疼痛模型组、循经针刺组(后三里)和循神经针刺组(腰夹脊,环跳,坐骨神经).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在治疗前48 h于左侧踝关节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急性炎性痛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同侧毫针针刺20 min.治疗后即刻进行足底痛阈检测.次日,再次针刺后分离同侧第4-5腰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和同侧坐骨神经,进行胞外ATP(extracellular ATP,eATP)水平检测,并采用RT-PCR法检测坐骨神经ALPL,NTPDase2 mRNA的表达.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热痛阈(P <0.001)和机械痛阈(P<0.01).比较各治疗组痛阈恢复的程度发现,后三里针刺组机械痛阈改善明显优于腰夹脊针刺组(P<0.01)和坐骨神经组(P<0.05).离体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DRG的eATP水平,机械刺激后的eATP水平及坐骨神经干水解ATP的能力,坐骨神经干ALPL,NTPDase2 mRNA表达都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各针刺组DRG的eATP水平(除腰夹脊组),机械刺激后的eATP水平及坐骨神经干水解ATP的能力和ALPL,NTPDase2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循经和循神经针刺均能有效缓解大鼠踝关节炎性痛,但在机械痛阈改善方面,循经刺激优于循神经刺激.此外,两者皆能调节DRG释放ATP的能力及坐骨神经ATP水解力.
针刺镇痛、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胞外ATP、胞外核苷酸酶
39
R245(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2021-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