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大鼠食管下端组织的ICC内质网AMPK/mTOR自噬通路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193/j.issn.1673-7717.2021.02.002

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大鼠食管下端组织的ICC内质网AMPK/mTOR自噬通路的影响

引用
目的 研究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食管下端组织的ICC内质网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疗法的效应机制.方法 将7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指针组、模型组、指针组.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制作GERD动物模型,指针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干预,疗程均为2周.干预结束后,切取大鼠食道下段组织制作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食管下端组织ICC内质网中的AMPK和mTO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食管下端组织ICC内质网的AMPK mRNA、mTOR mRNA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AMPK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指针组AMP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指针组AMPK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OR蛋白表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mTOR mRNA及AMPK mRNA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ER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管下段组织ICC AMPK蛋白水平下调有关,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可能不相关.背俞指针疗法治疗GERD的起效机制可能通过提高ICC细胞AMPK蛋白表达而实现.

背俞指针疗法、GERD、AMPK/MTOR、自噬

39

R244.1(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2021-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8,后插1-后插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中医药学刊

1673-7717

21-1546/R

39

2021,39(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