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193/j.issn.1673-7717.2020.12.005
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神经根形态及其NK1、NK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为探索电针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神经根形态及受体表达变化,阐明电针对神经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机理,验证经穴的循经特异性.方法 健康SPF级SD大鼠雄性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模型组麻醉后断尾,切开尾部椎间盘,取髓核制成混悬液.对L4-L5棘突间隙进行穿刺,使用9号腰椎穿刺针实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自体髓核混悬液注射入大鼠体内.肾俞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造模3d后针刺大鼠肾俞穴,并连接电针仪,每天1次,治疗5次.非经非穴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造模3d后针刺大鼠非经非穴,治疗方法同肾俞组.取2 mm的L5神经根组织,苏木精-伊红(H-E)溶液染色,观察神经根形态改变;反转录梯度PCR方法检测P物质受体NK1、NK2mRNA的表达.结果 肾俞组与模型组对比,出现再生髓鞘,整体排列规律,大小一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水肿不明显;而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对照,依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界限不清楚,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细胞水肿明显,提示针刺肾俞穴能有效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与水肿.模型组、肾俞组和非经非穴组的受体NK1R、NK2RmRNA表达水平与其对应空白组受体mRNA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俞组的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对应模型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非穴组的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对应肾俞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肾俞穴治疗后,神经根形态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受体NK1R、NK2R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说明针刺肾俞穴具有一定的修复神经镇痛抗炎作用.通过针刺疗效分析,肾俞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说明针刺肾俞穴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证明经穴的循经特异性.
电针、肾俞穴、神经根形态、NK1、NK2
38
R245.97(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
2021-0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3-26,后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