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6910.2021.09.04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15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平凉市崆峒区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肌肉痉挛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以及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和康复教育.此外,针灸组采用针刺配合腹部艾灸疗法(针刺取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及风池、风府并配合肩髃、阳池等穴位,下肢取股外侧、膝外侧等穴,腹部取滑肉门和外陵等;艾灸取穴神阙、气海、中脘、下脘、关元),每次30 min,1 d 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2 d.药物组给予巴氯芬片,初始剂量5 mg/次,3次/d,口服.根据病情每3天增加5 mg直至出现最理想的效果,每天最高不超过80 mg,10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肌张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并计算发生率.结果:针灸组显效9例,有效5例,改善1例,无效0例,有效率93.33%(14/15);药物组显效3例,有效8例,改善4例,无效0例,有效率73.33%(11/1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对比,针灸组和药物组的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对比,针灸组Barthel指数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Barthel指数评分虽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与药物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针灸组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1/15);药物组头晕1例,恶心呕吐4例,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6/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可以降低肌张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少.
脑卒中后肌肉痉挛;针刺;艾灸;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反应
34
R245.3(中医临床学)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03RJZA065
2021-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