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6910.2021.03.03
论痛泻要方中防风之要
痛泻要方被普遍认为是治疗肝脾不和所致泄泻、风泻的经典方,尽管当今方剂学教材将痛泻要方中的防风列为佐使药,但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法乃后人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夹杂主观因素,而非一成不变,故配伍法需要继承也需要批判.从痛泻要方原方及防风的诸多妙用出发,以用药剂量、炮制方法及方证病机、症状等角度为切入点,整理阐述并探讨.研究发现:防风药量虽非最大,但有无防风、防风剂量的改变均能引起治疗效果的改变.通过控制防风切片的厚度、干燥时间和温度可使药材含水量最少、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痛泻要药方中防风不经炮制处理,药效彰、药性峻.从痛泻要方证的表现可推测出中焦风邪的夹杂,无论内风、外风都可在胃肠症状上体现出动、行、急、变的特点.防风治风,能发散风寒,兼顾内外风,治其标证,因此防风在方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防风对风泻、肝脾不和所致泄泻均有针对性治疗作用,为君药,且能入脾经、味辛走表而引药为使;臣药术芍健脾调肝固本而辅防风;佐药陈皮行气调气.若按此划分该方君臣佐使,亦不失其理.另外,在临床治疗痛泻要方证的过程中,更应重视"风邪"作用,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痛泻要方、防风、内风、外风
34
R256.34(中医内科)
2018年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资助计划;福建省2011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JG2017007-协同
2021-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