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2096-1308.2017.10.028

针对高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引用
近三年来,被誉为中国本土最新教学模式的"对分课堂",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普遍关注,它被国内50余所高校近百门课程迅速应用,而各类课题、报告、文章也不断涌现,宣传力度很大.基于它对各种已有教学方式的综合与融汇,它对学生类别和课程类型的考虑不尽全面,故并非一种"包治百病"的新鲜、玄妙而又神秘的教学模式;从其对教师能力要求、学生风气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来看,对分课堂虽有星火燎原之势,但在中国当前教学中并非十全十美、畅通无阻.此种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中,并不能在高校各门类、各学科中畅通无阻、包打天下.要针对学生所处阶段来采用,不能一刀切.它比较适用于大二、大三、研一和研二等四个年级.本科期间一头一尾的年级是不适宜的.一些实践性很强或在理论性内容讲解后紧接着实践的课程,比较适用;而对那些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则不宜.理工科课程多数需要推理、演算才能搞懂,学生缺席或走神就会听不懂,自学与内化存在很大难度;而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的性质决定了采用"对分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国内学校固定桌、椅,成线排列等,不利于开展圆桌或对话式探讨,空间的局限也使"对分课堂"进行遇到一定的障碍.招收的外国留学生,很多插班到各专业来学习中国课程,由于没有很强的汉语基础,对异域文化的适应还有一个过程.即当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熟与适用还有一个不断探索、调试和完善的过程.

对分课堂、组合式、学生阶段、教学管理

G642(高等教育)

中国矿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古代文学批评选读"及网络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代文论"立项建设2017KCPY10

2017-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4-1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知与行

23-1595/D

2017,(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