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与影响因素
[目的]工业生产碳排放是中国生产活动产生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本文旨在测度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对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为碳减排提供相应政策建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法]利用碳排放分类、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5-2019年全国及区域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2005-2019年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由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演变为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始终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②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全国总体差异较大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碳排放量总体基尼系数由2005年的0.3793上升到2019年的0.3861,碳排放强度总体基尼系数由2005年的0.3160上升到2019年的0.3990.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区域内差异最大,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值为0.4119;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区域内差异最大,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值为0.3175.③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主要受到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强度主要受到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创新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城镇化率在东部地区会显著增大碳排放,在西部地区会显著减少碳排放,表现出区域差异性.[结论]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区域差异较大,区域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使用空间计量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全国及三大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对于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降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消费碳排放、区域差异、核密度估计、碳排放分类、空间杜宾模型、影响因素
45
F205;F127;F4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ZDA053
2023-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1239-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