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优化和边界识别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2011年修订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只强调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却没有对保护区形态做出明确要求,导致保护区片块数量多,边界线长且模糊不清,无形中增大了基本农田被占用的风险.基于此,本文拟采用逐级修正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基于Moran'sⅠ指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以甘肃省榆中县2015年耕地为基础,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①榆中县耕地质量总体是中等水平,其中高等地与中等地合计占79.76%.高质量耕地聚集区(HH)和低高集聚区(LH)可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②经过边界识别,共划定11个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75 878.17hm2,其中平原区3个,丘陵区5个,山地区3个.与优化前相比,能够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图斑数量减少,单位图斑面积增大,边界线缩短且明确,景观格局优化.该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耕地质量、空间集聚、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识别、榆中县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30
2018-03-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