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举隅英译的认知理论依据:以《内经》英译为例
《黄帝内经》是中医典籍的始祖——其内容包罗万象,医史天地无一不具;其思想理论传古透今,天人合一,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用辞手法,精妙绝异,几达至善,几近至美”1”.近几十年来,《黄帝内经》的英译研究日趋火热,但由于其专业性很强的内容,翻译界虽然对其中的修辞进行了解读,但大多以较为广泛使用的修辞为目标,如比喻、对偶、省略等,而对其中的举隅修辞英译研究可谓凤毛麟角,且缺乏理论支撑.时至2010年,杜福荣和张斌简单分析了互文和举隅的英译”2”.而转喻的认知模型理论在某些方面与举隅思维不谋而合,因而有必要将两者予以结合分析,一方面为举隅的英译研究施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指导,另一方面也为认知理论的发展提供更多实例性探索.
英译研究、认知理论、黄帝内经、修辞、中医学发展、中医典籍、天人合一、思想理论、模型理论、理论支撑、理论结合、结合分析、翻译界、多实例、转喻、专业、医史、思维、手法、目标
37
I04;R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181;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SK31;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XSK14
2017-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78-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