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同治"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
@@ "脑心同治"理论是在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则指导下,在心脑密切的生理关系及心脑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上提出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与发展[1].心脑血管疾病同源于动脉粥样硬化,同治于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学认为中风和胸痹大多属于气虚血瘀证,证同则治同,即异病同治,脑心同治.中医学强调整体观,未病先防.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3]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脑心同治"理论的提出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心脑血管疾病的整体防控思想,对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心同治、理论、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学历、异病同治、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整体观、治疗和预防、四气调神大论、脑血管病变、整体防控、预防思想、未病先防、生理关系、病理基础、血瘀证、中风、胸痹、同源
33
R25;R22
2014-0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596-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