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3-5370.2009.09.008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8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中医证候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SC数量,运用One-way ANOVA,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前脑钠素(NT-pro BNP)和PBSC数量在证候要素、证候分型中的差异.结果 气虚、阴虚、痰浊、血瘀证LVEF>50%,阳虚、水饮证LVEF<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阳虚、水饮证NT-pro BNP最高,与气虚、阴虚、痰浊、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证PBSC数量最少,与气虚、阴虚、痰浊和血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与水饮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和痰饮阻肺型LVEF>50%,心肾阳虚和阳虚水泛型LVEF<50%,与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和痰饮阻肺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阳虚水泛型NT-pro BNP最高,心肾阳虚型其次,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候分型组PBSC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及PBSC有相关性,具有阳虚证候特点的患者PBSC数量减少.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外周血干细胞
29
R54;R5
2009-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9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