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性与逆觉性的缺失——儒家生生伦理学对荀子论仁的内在缺陷的分析
仁是儒学的重要概念,儒学的各家各派无不论仁,但具体方式并不相同.孔子、孟子所论之仁有明显的先在性和逆觉性的特征.荀子不承认仁有天生的因素,不了解化性起伪的结果在处理伦理道德问题之前早已存在了,更不明白逆觉是求仁的根本之法,其所论之仁只与善或道德同义,不具有道德本体的性质.切不可因为苟子也讲仁,就认为其思想系统中包含性善的因素,否则很容易失去学理的边界.后人所说的“大本已失”,意在批评荀子学理道德本体立不起来,而其实质则是仁性已失.这一批评有很强的合理性,不能轻易否定.
荀子、仁、性恶论、儒家生生伦理学
B222.6(先秦哲学(~前220年))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
2021-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