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论还是性理论?——原始儒家人性论义理形态的再审视
“情”在先秦儒家人性论中曾居于核心地位,但汉代以降的儒学发展史,却是情被贬抑和放逐的历史.本文结合新发现资料和传世文献,对情在原始儒家人性论中的地位与意义进行辨析,阐发原始儒家人性论的本义,揭示其与理学性二元论模式的差异.本文认为,原始儒家最早形成的人性论形态是以情论性的性情论,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是性情论发展演变的产物.性情论的形成以人的本源之情为根基,以性情一本和性情相应为特征,情本身具有超越意义,这与理学及现代新儒学所诠释的先秦儒家人性思想具有显著不同.儒家人性论并非是对于人性的知识论考察,而是探讨价值之根源并为工夫论提供依据,这必然与工夫论相表里.故揭示人性论与工夫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探讨儒家人性论具有独特意义.
性情论、以情论性、性情一本、性情相应
B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中国科学院项目(非规范项目)12FZX002
2019-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