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与教民之关系——以老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为例
先秦诸子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他们都试图为君主提供治国的良方.思想家们普遍承认百姓在政治中的重要性,承认百姓的物质需求的合理性,主张富民,同时又对欲利之心保持警惕,希望通过教化来避免富民与逐利会带来的负面后果.老子主张君主“无为”而让百姓“自富”,但富足的水平只可达到满足人的生存之需.他认为大量的财物会刺激人的欲望,主张通过君主的“不言之教”使百姓“无知无欲”.荀子认为人的欲望是生而本有的情性,主张通过富民满足人的欲望,但同时主张通过礼教来节制人的欲望以避免社会混乱.韩非子承认人的好利本性的正当性,主张通过法的规定为百姓求富提供正当的方式,而这一方式同时对国家富强有利.所以,教民并不是改变人的好利本性,而是通过“以法为教”来规范人的求富行为.
富民、教民、人性、欲
B22(先秦哲学(~前220年))
2015-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