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觉”与“无我”——佛教“心性论”的主体与非主体之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本觉”与“无我”——佛教“心性论”的主体与非主体之辨

引用
“本觉”之心体虽然具有自为、自使、自行和自止的主动性,但这一能动却与主体性哲学相异.“本觉”否定了心体的实体/实有性,强调觉心发起的“在世”和形式的“随机摄化”.在“非镜”的视域下,其“不以意识去思维意识、不以心捉心”消解了“自我意识”对整体时间的割裂.同时,不被意识割裂出来的“念”本身即成为“无我”的“第四时”,即:“本觉”构建了一个无客体化行为的非对象性“主体”,一个代词性的虚指“主体”,它与普贤时间同一,是一个可不断生成和创造价值,同时也是在自我消融中的“无主体”之“主体”.这不仅是对汉传佛教“心性论”与原始佛教“无我论”的一种理论调和,也对进退维谷的当代主体性哲学具有某种借鉴意义.

本觉、无我、主体性、代词性、第四时

B94(佛教)

本文受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编号:KYLX15_0204的资助.

2016-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42-15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世界哲学

1671-4318

11-4748/B

201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