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是数学教学的前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学情分析是数学教学的前提

引用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以学论教”。我们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想引领学生到另一个地方去,这会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究竟想到哪里去。二是学生现在在哪里。三是怎样去。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怎样引领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哪里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学生情况。(1)学生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2)学生的“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3)学生的“能知”是通过这节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学生的“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者学生认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以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5)学生的“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数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下面就“学情分析是数学教学的前提”举例说明。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终极目标、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知识经验、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改革、走进学生、因材施教、以学论教、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生情况、学生发展

G64;G65

2014-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1002-2775

37-1116/O1

201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