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言品析 开展高效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当回归本真——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对字词进行解释,而是要立足全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根据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对字词、短语、句子乃至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所包含的情感、意蕴作深入的解释透析,从而嚼出文章的深意与内涵.
一、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效果,品出真情
朱自清的《春》一文语言很有表现力,“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此句在朗读中要用欢快而急切的语调,重音突出“盼”“来”“近”,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春的热切期盼和喜爱之情.《安塞腰鼓》一文中:“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学生朗读此句中“百十个”“碰撞”“蓦然”“隆隆”等词语,体悟到安塞腰鼓气势的雄壮,场面的壮阔.通过读,将语言符号化成具体可感的想象,进而感受作品的意境.
语言教学、朗读技巧、安塞腰鼓、新课程背景、语言环境、语文教学、修辞手法、碰撞、解释、回归本真、感受作品、表现手法、朱自清、符号化、枣树、运用、学生、透析、情感、牛皮
G63;G62
2014-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