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预设 生成——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师生对话课例分析与反思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矛盾 预设 生成——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师生对话课例分析与反思

引用
课堂中,我正在小结《孔乙己》这篇课文:“我们刚才通过分析,了解了细节描写在小说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当然其中也有对主人公孔乙己的同情……”“同情什么呀,简直就是执迷不悟!”不知谁冒出这么一句,我停止了小结,大伙都把目光转向了发出声音的位置。学生们先是一笑,继而争论起来。看到学生们对刚才这一看法争论纷纷,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那么我们分析一下,主人公是不是执迷不悟,值不值得同情?”生1:“孔乙己的确是执迷不悟,要不是虚荣盲目,他怎么会如此穷酸,如此潦倒,最终落得如此的下场呢?”生2反对:“不能这么说,他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是封建科举制度害了他,叫他怎么办?”我马上加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要畅所欲言,大家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你看他‘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明明处于下层,却硬要罩着长衫显示阔绰,糊涂啊!”我插上一句:“说得好,他这般模样是有点矛盾。”生4:“留心文中的几处细节描写,刻画了孔乙己好喝懒做,还死要面子,自命清高,放不下读书人的臭架子的形象,他至死不悟!”生5:“但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深广的,千千万万的读书人耗费了青春,就是被这科举制度埋没的。孔乙己是典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分析、师生对话、矛盾、封建科举制度、《孔乙己》、封建社会、预设

G633.3(中等教育)

2012-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4-4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学教学参考

1674-6058

45-1372/G4

2012,(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