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7895.2015.03.13

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引用
采用经典样地法、结合物种的重要值,对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类型、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物种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安徽横山植物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17科333属502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20属22种,裸子植物4科7属8种,被子植物101科306属472种;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92科268属419种,单子叶植物9科38属53种;含1~3种的科和属较多,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0.94%和94.59%.该群落垂直结构可划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老鸦柿(Diospyros rhombifolia Hemsl.)、短柄袍栎[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 (A.DC.)Nakai]和栓皮栎(Q.variabilis Blume)为主要优势种;灌木层以中华绣线菊(Spiraea chinensis Maxim.)、野蔷薇(Rosa multifiora Thunb.)、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和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podocarpum(DC.) Yang et Huang]等为主要优势种;草本层相对稀疏,优势种不明显.依据植物的分布状况、生长环境和结构特征,可将调查的24个样地分为8个群丛,群落类型总体上可划分为针阔叶混交次生林、落叶阔叶混昆交次生林和人工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横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以落叶阔叶混昆交次生林最强、针阔叶混交次生林次之、人工次生林最弱,且存在优势乔木重要值高、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则相对较低的现象.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早期开发、人为干扰和自然演替是安徽横山次生林植被分布、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该区域的植物群落向以针阔叶混交次生林为基础结构、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为发展方向的综合性群落演替.

安徽横山、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次生林

24

Q948.15;S718.54(植物学)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2015-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99-10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674-7895

32-1339/S

24

2015,24(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