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可持续利用战略
[目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石,保证耕地数量的稳定,是守住粮食安全战略底线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我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时空演变规律,为科学统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构建了国家尺度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CNLUCC).本研究基于该数据库,将全国分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西北、西南和东南六大区域,运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 2000、2010 和 2020 年主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2000、2010 和 2020 年我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别为 11774.57 万hm2、11803.50 万hm2 和 12932.22 万hm2,以西北和西南地区面积最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小.2000-2010 年与2010-2020 年间,我国主要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全国范围内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 2010 年比 2000 年增加了28.93 万hm2,2020 年比 2010 年增加 1128.72 万hm2,但不同区域的变化幅度具有较大差异.2000-2010 年间,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主要耕地后备资源在减少,西北地区的减少幅度大于华北地区;2010-2020 年间,东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均在减少,其中以东北地区减少幅度最大.通过耕地的新增和流失平衡分析,草地和未利用地流向耕地的面积高于耕地流向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流向建设用地是研究期内耕地净流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耕地后备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占补空间越来越小.因此,需严格统筹规划耕地资源,因地制宜地有序开发利用,加强耕地重点区域和用途的监管.
耕地、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转变
30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农田智慧施肥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2024-10-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437-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