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目的]针对我国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低产田块多、分布范围广、农户地块间产量差异大的问题,探索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产量差异、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旱地小麦主产区的282个农户麦田0—100 cm土壤和小麦植株取样分析.将小麦产量分为高、中、低三组,分析了小麦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调查农户冬小麦产量平均为3815 kg/hm2,中、低产组分别比高产组低32%和57%(P<0.05);高产组籽粒平均含氮量较低产组低7%,但磷钾含量和茎叶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与高产组相比,中、低产组生物量分别低27%和50%,收获指数低5%和13%,穗数低15%和31%,穗粒数低19%和41%(P<0.05);地上部吸氮量低28%和51%,吸磷量低32%和55%,吸钾量低28%和50%(P<0.05).低产组氮收获指数分别比高、中产组低5%和4%,磷收获指数低4%和3%,钾收获指数低13%和8%.高产组小麦的需氮量较中、低产组分别低5%和12%(P<0.05),需磷量没有显著差异;高、中产组小麦的需钾量亦无显著差异,但分别较低产组显著低5%和15%.高产组小麦的氮生理效率较中、低产组分别高4%和11%,产量分组间小麦的磷生理效率同样没有显著差异;高、中产组小麦的钾生理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较低产组显著高16%和10%.[结论]黄土高原旱地农户田块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由氮素营养不同引起的干物质累积转移、产量构成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变化是导致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缩小旱地小麦产量差异的切入点在于氮素调控.基于作物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优化肥料投入,结合改进栽培,促进小麦干物质累积,提高穗数和穗粒数,从而实现产量普遍提升.
旱地、冬小麦、产量差异、产量构成、养分吸收利用
23
S12;S51
财政部、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1-31;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4;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330
2017-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135-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