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管理方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674/zwyf.2014.0504

不同管理方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引用
目的随着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许多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调控,分析作物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高产体系下作物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传统( CT)和优化( YH)两种栽培体系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高产条件下化肥氮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损失”的新变化,解析小麦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栽培体系定位试验中设置15 N微区,采用将15 N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通过测定植株、土壤样品分析氮素利用特征。新鲜土壤NH4+-N和NO3--N含量采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15 N土壤及植物全氮用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 plus XP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管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处理,分别比传统管理高35%和34%。优化管理15 N利用率比传统管理高,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各器官中氮素的累积量及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均表现为来自土壤氮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氮,说明土壤氮是小麦生长的主要氮源。传统管理籽粒氮素大部分来源于花前累积,转运氮的贡献率为81.65%,优化管理为62.14%。优化管理土壤硝态氮及15 N含量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开花期传统管理土壤表层硝态氮及15 N大量累积;收获后40—60 cm土层15 N出现累积峰,氮肥随水向下运移。两种管理方式的小麦当季化肥去向均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传统管理土壤氮肥残留率高达69.33%,优化管理较低,为39.17%。结论在优化栽培体系中冬小麦施氮量为139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达到高产且氮肥高效利用。合理调控氮素投入量以及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实现水氮高效前提下的作物高产。

15 N、冬小麦、管理方式、氮素去向

S512.1.05.01(禾谷类作物)

“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16B08,2012BAD04B06,2013BAD07B05资助。

2015-0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84-109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008-505X

11-3996/S

201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