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定位试验钾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施钾效应的影响
通过5年定位试验(20082012年),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植株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钾素平衡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施钾量(K2O)从低到高设K0(不施钾)、K1(早稻84 kg/hm2、晚稻105 kg/hm2)、K2(早稻120 kg/hm2、晚稻150 kg/hm2)、K3(早稻156 kg/hm2、晚稻195 kg/hm2)和K4(早稻192 kg/hm2、晚稻240 kg/hm2)5个处理。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能促进水稻植株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尤其是稻草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早、晚稻的钾肥农学效应均以K2处理最高(早稻3.12 kg/kg、晚稻3.70 kg/kg);钾肥利用率以K1处理最高(早稻41.2%、晚稻76.4%),并随施钾量提高而降低;不同施钾量对土壤钾素含量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土壤全钾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处理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连续种植5年10季水稻后,K0、K1和K2处理的土壤钾素亏缺( K 127.1 kg/hm2、58.3 kg/hm2和10.8 kg/hm2),亏缺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K3和K4处理的土壤钾素盈余(48.0 kg/hm2和109.2 kg/hm2),盈余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经济效益上,早、晚稻产投比均以K2处理最高(早稻1.04、晚稻1.27)。综合考虑施钾的增产效应、经济效益和土壤钾素养分平衡等因素,建议该双季稻区早稻施钾量在K2 O 120156 kg/hm2、晚稻施钾量在K2 O 150195 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钾肥用量、双季稻、产量、施钾效应、定位试验
S158.3(土壤学)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13、201203030;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5B05、2013BAD07B11;国际钾肥研究所 IPI项目资助。
2014-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9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