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麦花后穗部氮素积累及转移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8-505X.2007.02.004

冬大麦花后穗部氮素积累及转移的研究

引用
在大田条件下,以扬饲麦3、扬饲麦1、苏啤2号和扬农啤2号等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在0、75、150、225 kg/hm2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研究了大麦花后穗部氮积累及转移的规律.结果表明,在扬饲麦3、扬饲麦1、苏啤2号和扬农啤2号4个品种各氮肥处理的平均值中,开花期绿叶的含氮量依次为2.64%、2.76%、2.63%和2.45%,穗部含氮量依次为1.43%、1.83%、1.69%和1.51%.成熟期子粒含氮量分别为2.65%、2.63%、2.48%和2.14%.氮的花前积累量(NABF)依次为17.68、15.27、19.80和14.85 mg/plant,总积累量(NTA)分别为33.75、25.51、54.24和28.83 mg/plant,花后积累量(NAAF)依次为16.06、10.25、34.45和13.98 mg/plant,转移量(NT)依次为12.60、10.55、13.48和9.54 mg/plant,转移效率(NTE)分别为71.49%、69.84%、68.42%和64.97%.收获指数(NHI)分别为84.91%、81.95%、88.47%和81.90%;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各品种的花前氮积累量、总积累量、花后积累量和氮转移量均呈上升趋势,而氮转移效率、氮转移对子粒的贡献(NCR)率则成下降趋势;大麦花后穗部氮积累过程可以用Richards方程W+A/(1+be-kt)m来描述,通径分析方程各特征参数与氮积累和转移的关系表明,影响大麦穗部氮积累和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最大积累速率,其次是起始积累势,最大积累速率越高,起始积累势越小,越有利于氮的积累和转移.同时,积累中期和前期的积累速率和积累量对大麦穗部氮积累和转移的影响也较大.

大麦、氮素积累、氮素转移

13

S512.3.01(禾谷类作物)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1AA245041;2003138;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02738800352

2007-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00-20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008-505X

11-3996/S

13

2007,13(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