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气管导管末端病原学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特征,分析其对药物敏感性,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并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对其气管导管末端病原细菌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整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在纳入研究的80份菌株中,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共20份,占据总数的25.0%,同时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共60份,占75.0%;所有菌株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二、三代头孢类药物有其较强的敏感度,且耐药菌株较少。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罗非杆菌则对美罗培南、头孢类药物有其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导致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而革兰阳性球菌则相对来说较为少见。为降低新生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定期对导管进行消毒处理。
新生儿、呼吸机、肺炎、病原体、病菌、导管
R722.13(儿科学)
2014-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5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