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幼苗机械损伤叶片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为探讨植物在机械损伤后C6-C10醛类化合物的释放机理,及C6-C10醛类化合物对叶片光系统Ⅱ (PSⅡ)的影响,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材料,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对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释放的C6-C10醛类化合物进行采集与分析,并同步测定了脂氧合酶活性和损伤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和癸醛的释放量比损伤前分别增加了2.47、0.99、1.34、0.91和28.38倍(p<0.01);同时新增4种醛类化合物,分别是:2-己烯醛、2,4-己二烯醛、(E)-2-辛烯醛和(E)-2-壬烯醛.脂氧合酶活性比损伤前增加1.2倍(p<0.01).PSⅡ单位反应中心复合体吸收的能量和被核心捕获的能量分别比损伤前下降12.8%和9.8%(p<0.01).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电子传递量子产额、捕获激子能导致电子传递效率和叶片性能指数分别比损伤前增加23.3%、24.4%、22.6%和82.7%(p<0.01).损伤24 h后,醛类化合物的种类、释放量、脂氧合酶活性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基本恢复到损伤前水平.说明机械损伤使PSⅡ供体侧受损、脂氧合酶活性升高,致使C6-C10醛类化合物大量释放,樟树幼苗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来提高光合效率应对胁迫.
醛类化合物、叶绿素荧光、樟树、机械损伤、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
36
S792.23(森林树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397和30760193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7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