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条件下棉花幼叶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
要通过比较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幼叶和完全展开叶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探讨高光强下幼叶的光抑制程度及明确光保护机制间的协调机理.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棉花刚展平的幼嫩叶片(幼叶)和面积已达到最大的完全展开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变化,并运用Dual-PAM 100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进行快速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幼叶和完全展开叶片在光合、荧光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完全展开叶相比,较低的叶绿素(Chl)含量和气孔导度(Gs)是幼叶较低净光合速率(Pn)的限制因素,从而直接导致其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降低.在1 800 μmol·m-2·s-1光强以下,完全展开叶具有较强的围绕PSⅠ循环的电子流(CEF),有利于合成ATP,是其具有较高光合能力的原因之一.相同光强下,幼叶较低的光饱和点(LSP)更易受光抑制,但其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的日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完全展开叶,说明强光下幼叶通过类胡萝卜素(Car)猝灭单线态氧、光呼吸(Pr)、热耗散(NPQ)以及PSⅠ-CEF等光保护机制能有效地耗散过剩的光能,从而避免其光合机构发生光抑制.
叶绿素荧光、棉花、气体交换、完全展开叶、光保护、幼叶
36
S512.1(禾谷类作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17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44B07和2006BAD21B02-1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6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