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2006年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73/j.issn.1005-264x.2010.04.001

1988-2006年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

引用
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包括了整个辽河三角洲.资料来源主要是1988年和2006年的TM(Landsat Thematic Mapper)遥感图像.采用数字化、制作植被图和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探讨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特点.以及植被的空间分布转移和面积变化.结果显示,以双台子河口为中心,4大植被类型(自然湿地植被、人工湿地植被、人工旱地植被和自然旱地植被)大体上构成半环状分布格局.从整体上看,从1988年至2006年,植被结构仍然保持半环状的空间格局.但是,主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形成了比较大的斑块,而不是离散、破碎的.从植被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看,几乎所有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都有明显改变.在绝对面积上,水稻(Oryza saliva)田、玉米(Zea mays)地和滨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是辽河三角洲3个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水稻田是面积增加最多的植被类型,增加977.1 km~2;而玉米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植被类型,减少622.2 km~2.在面积变化幅度上,水稻田、玉米地和滨海芦苇湿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3.2%、-16.1%、-23.2%.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草地,-77.9%;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盐化草甸,212.1%.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景观破碎化、辽河三角洲、植被图、植被结构

34

TP7;X17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62501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418507-1;2005年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开放课题共同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2010-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59-36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植物生态学报

1005-264X

11-3397/Q

34

2010,3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