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抑制探讨二蒽酮的潜在肝毒性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501/j.issn.1674-6376.2022.09.011

基于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抑制探讨二蒽酮的潜在肝毒性

引用
目的 基于胆红素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靶点评价何首乌中二蒽酮类成分的潜在肝毒性.方法 采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的From Receptor Cavities模块对UGT1A1酶蛋白空腔进行自动识别,将反式-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trans-EMD)、顺式-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cis-EMD)与UGT1A1酶蛋白进行对接,确定待测单体与酶蛋白的作用方式以及连接的紧密程度;应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加入底物胆红素对照品溶液,评价trans-EMb、cis-EMD(0.037、0.110、0.330、0.990、2.970 μg·mL-1)对UGT1A1酶的作用,同时启动Ⅰ、Ⅱ相代谢,以表观抑制常数(Ki)为评价指标:CCK-8法检测trans-EMD、cis-EMD(0.04、0.10/0.30、1.00/3.00 μg?mL-1)作用24 h对HepaRG细胞的毒性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检测trans-EMD、cis-EMD(0.04、0.30、3.00μg·mL-1)作用24h对HepaRG细胞UGTIA1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 分子对接实验显示trans-EMD、cis-EMD可与UGT1A1结合于site F,2个化合物10或10'位不同氢键构型可引起化合物空间构型的改变,影响其与UGT1A1的结合强弱;体外酶抑制实验表明trans-EMD、cis-EMD对UGT1A1酶均表现出竞争型抑制作用,抑制作用较强;细胞毒性实验表明trans-EMD(IC50为1.333μg·mL-1)和cis-EMD(IC50为1.715 μg·mL-1)均表现出较明显的HepaRG细胞毒性,IC50值较小;与对照组比较,trans-EMD和cis-EMD 0.30、3.00 μg·mL-1 均可显著下调UGT1A1 mRNA表达水平(P<0.05),且作用存在浓度相关性.结论 具有大黄素(10→10')大黄素或大黄素(10→10')大黄素母核结构的二蒽酮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潜在肝毒性的化合物,其毒性作用可能与抑制胆红素代谢酶UGT1A1相关.

分子对接、胆红素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何首乌、二蒽酮、肝毒性

45

R991(毒物学(毒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476

2022-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79-178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药物评价研究

1674-6376

12-1409/R

45

2022,45(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