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2755.2001.04.002
松针褐斑病病原、抗病机制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湖南省1994年8月首次发现松针褐斑病,主要分布在江华县、江永县和双牌县11个乡镇场,面积为467.8hm2,1995年至1997年,通过实施砍、剪、清、造、防、监、检综合治理,病害的危害面积减少到22.7hm2,下降了95.1%,发病区严重死亡株率控制在1%以下.同时研究证实不同的湿地松病原菌株之间的脂酶图谱中存在不同的差异,湿地松、黄山松和马尾松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反映出寄主的抗病性差异;病害发生流行区域性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处于主要流行区的县(市)有12个,偶然流行区的县(市)25个,相对安全区的县(市)71个.
松针褐斑病、综合治理、抗病机制、技术规程
15
S76(森林保护学)
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01-963-92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