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篮状菌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室内防控药剂筛选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辽宁抚顺新宾的细辛叶枯病株进行病原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BenA与RPB2多基因位点序列对比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回接验证,明确分离所获菌株是细辛叶枯病的致病菌;代表性菌株XXY-2的形态特征以及在OA、MEA、DG18、YES、CYA和CREA等6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培养特征与Talaromyces brevis 一致;基于ITS-BenA-RP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XXY-2与T.brevis的模式菌株DTO 307T和CBS 141833T处于同一分支,自展值为100,表明XXY-2为T.brevi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T.brevis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胺的室内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096和0.0056 μg,mL-1.这是T.brevis作为细辛叶枯病病原的首次报道,为后续开展细辛叶枯病综合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细辛、叶枯病、致病性测定、多基因位点分析、药剂筛选
54
S432.4(病虫害及其防治)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学科建设项目;辽宁省科技厅民生计划;辽宁省药用植物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辽宁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联合计划项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揭榜挂帅专项项目;辽宁省盖州市中药材科技特派团项目
2024-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4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