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粒黑粉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为明确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区稻粒黑粉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情况,于2015年8月从安徽、湖南、江苏、贵州、四川遂宁、四川新津、四川温江7个主要杂交稻制繁种区采集稻粒黑粉病样本,采用冬孢子悬浮液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基于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应用柯赫氏法则对不同地区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5株病原菌菌株并无明显形态学差异,冬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次生小孢子单细胞核,呈线状或弯曲状两种类型,与已报道的黑粉菌属Tilletia horrida形态特征相似;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选取的7株病原菌菌株与T.horridaDQ827699同源性达100%,说明所分离菌株为稻粒黑粉病菌;致病性试验表明,7株病原菌菌株侵染水稻稻粒均能产生稻粒黑粉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分离自江苏的菌株JS造成的单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最大,致病力较强,且萌芽率最高,分离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该7株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光照对其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水稻、稻粒黑粉病菌、鉴定、致病性
48
S435.11(病虫害及其防治)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5012017
2018-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9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