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破坏香蕉维管束的全株性土传病害.本研究旨在探讨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和遗传多样性.以30株采自我国广西的香蕉枯萎病菌,16株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我国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地的香蕉枯萎病菌为对象,采用伤根灌淋法测定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力,然后用筛选到的ISSR引物对46个香蕉枯萎病菌菌株和4个对照菌株(3个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和1个茄腐镰刀菌)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广西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OC1)8株,致病力强、中、弱类型比例分别为62.5%、12.5%和25%;广西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A) 22株,致病力强、中、弱类型比例分别为18.18%、63.64%和18.18%.14条ISSR引物扩增出237个条带,多态性条带161个,多态性比例为67.93%,遗传相似系数0.76~0.96.聚类分析显示,以遗传距离0.80为阈值时菌株被分为8个类群,所占比例分别为4%、10%、60%、16%、4%、2%、2%、2%.第三类群全部为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第一、二、四和五类群总量的70.59%为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第八类群为香蕉枯萎病菌3号生理小种.结果表明,在香蕉枯萎病菌与寄主协同进化中,广西的FOC1和FOC4出现明显致病力分化.1号生理小种的遗传多样性比4号生理小种丰富.广西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与海南、广东的FOC4遗传相似性较高.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类型与遗传多样性相关.致病力变异与遗传多样性无相关性.研究结果对香蕉枯萎病菌种群扩张机制探讨、遗传动态分析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香蕉枯萎病、致病力、遗传多样性
44
S436.681(病虫害及其防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202100;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5YT39;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2015JZ40,2015JZ43;南宁市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重点研发计划2017040
2019-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