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29-1542.2015.05.017
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异菌脲的抗性及抗性分子机制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解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常用杀菌剂异菌脲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分别检测了2013年和2014年从北京地区15个草莓园采集的共计121株草莓灰霉病菌对异菌脲的抗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异菌脲存在较高的抗性频率,2014年较2013年的抗性频率略有上升,由40.4%上升为45.3%。不同草莓园菌株的抗性频率差异很大,可能与用药水平有关。2014年的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数分别占检测菌株总数的9.4%、28.1%和7.8%。利用 PCR 技术扩增编码组氨酸激酶基因 BcOS 1中与二甲酰亚胺抗性相关的区段,对抗性菌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BcOS 1基因第1214位核苷酸发生了2类突变:以第Ⅰ类为主,菌株的抗性水平为中抗和高抗,由 ATC 突变为 AGC,导致第365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丝氨酸;第Ⅱ类菌株为低抗,由 ATC 突变AAC,导致第365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天冬酰胺。
草莓、灰葡萄孢、异菌脲、抗药性、BcOS 1 基因
S436.684(病虫害及其防治)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5,201003064
2015-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