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529-1542.2011.05.022

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引用
[目的]确定引起杏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以延长杏果贮藏期,降低损失.[方法]对引起甘肃省兰州市杏采后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引起杏采后果实腐烂病的致病菌有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k.ex Fr.)、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青霉(Penicillium requentans)、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laxa( Aderh.&Ruhl.) Honey]等6种真菌.其中链格孢、黑根霉和粉红聚端孢霉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28.5%、48.9%和9.4%.链格孢、黑根霉有伤无伤接种发病率均为100%,粉红聚端孢霉为83%.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杏果实采后主要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9000倍液和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常温浸果处理3 min,第7天和第13天,咯菌腈对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的防效分别为78.3%和65%、79%和67.5%以及80.3%和69.6%.异菌脲防效分别为76%和64.3%、78.3%和64.4%以及78.6%和66.4%.[结论]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杏采后病害的防治.

杏、采后病害、病原鉴定、室内药剂筛选

37

S436.629(病虫害及其防治)

兰州市科技局计划项目2010-1-40;兰州市科技局攻关项目07-XH-05,2008-1-194

2012-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8-12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植物保护

0529-1542

11-1982/S

37

2011,37(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