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7的生理特性及其基因定位
衰老是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但叶片,尤其是功能叶,早衰将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因此,研究叶片早衰的分子生理机制对培育耐早衰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60Co-γ 辐射诱变旱稻Monolaya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7,本文对其形态、叶片衰老生理特征、茎节细胞特性以及衰老性状遗传与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大田条件下,突变体ospls7叶片早衰性状始于三至四叶期幼苗,主要表现为:叶尖及中上部叶边缘黄色褐化并最终枯萎,成熟期穗长和各茎节长度均极显著短于野生型对照,最终导致植株矮化.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突变体茎节细胞变短.叶片衰老生理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孕穗期突变体ospls7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极显著降低,致使其叶片中H2O2大量累积并引起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同时,孕穗期突变体ospls7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内源AB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qRT-PCR结果证实ABA大量累积的原因在于ABA合成基因OsNCED3和OsAAO3显著上调,而其代谢基因OsABA8ox2和OsABA8ox3则显著下调.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ospls7的叶片早衰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调控,进一步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的InDel标记ID74-33/34和SSR标记RM25040之间,物理距离为207 kb,这些结果为最终克隆OsPLS7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水稻、ospls7、叶片早衰、生理分析、基因定位
48
S511;S661.1;Q945.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十四五水稻育种重大专项
2022-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832-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