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水增密模式对杂交籼稻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24/SP.J.1006.2020.02017

控水增密模式对杂交籼稻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引用
以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常规高产栽培(N0W0D0)为对照:N0为施氮量187.5 kg hm–2、W0为湿润灌溉(0 kPa)、D0为密度20.0×104 hm–2,在减氮10%(N?10%)和减氮30%(N?30%)条件下分别设置3种单一增密处理(W0D1、W0D2、W0D3;D1为增密20%、D2为增密40%、D3为增密60%)和9种控水增密耦合模式处理(W1D1、W1D2、W1D3、W2D1、W2D2、W2D3、W3D1、W3D2和W3D3;W1、W2、W3分别为轻、中、重干湿交替灌溉,低限土壤水势分别为?10 kPa、?20 kPa和?30 kPa),研究控水增密耦合模式对水稻不同程度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减氮10%(N?10%)条件下,3种单一增密处理均较对照减产,其中W0D1与对照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略有提高,但收获指数降低.9种控水增密模式中W1D1和W2D1分别较对照平均增产3.70%和1.19%,前者差异达显著水平,该2种模式的有效穗数与对照基本相当,穗粒数分别降低3.50%和2.79%,结实率分别提高3.04%和2.37%,千粒重分别增加0.71%和0.35%,2种模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3.88%和5.54%,抽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2.77%和0.59%,同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与对照基本相当,且穗部干物质分配量分别增加3.87%和1.78%、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分别增加5.50%和6.24%,收获指数分别提高5.53%和5.93%.(2)减氮30%(N?30%)条件下,9种控水增密模式2年均较对照显著减产,平均减产15.44%~30.85%,其中W2D2和W1D2模式减产幅度较小.因此,合理的控水增密耦合模式能在少量减氮条件下调控群体生长特性以实现水稻增产,但过量减氮条件下控水增密模式的调控效应变弱、难以实现高产.

杂交籼稻、减氮、控水、增密、调控

46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基金项目2016-1148资助

2020-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1430-144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作物学报

0496-3490

11-1809/S

46

2020,46(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