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模式对土壤生物活性与养分有效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24/SP.J.1006.2017.01245

耕作模式对土壤生物活性与养分有效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引用
为探讨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生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从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连续5个冬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4个耕作处理,分别是连续旋耕秸秆不还田(RT)、连续旋耕秸秆还田(RS)、连续深耕秸秆还田(DS)及前2年旋耕秸秆还田第3年深耕秸秆还田(TS).与RT相比,连续5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无机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和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别提高23.1%~59.3%、13.2%~40.7%、14.1%~28.8%、10.9%~19.5%和31.9%~42.5%.秸秆还田使各土层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与DS及TS相比,RS显著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养分状况及生物活性,10~30 cm土层则显著降低.连续旋耕至第3年,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小麦均表现减产;DS与TS处理则表现持续增产,平均年增产3.2%和3.9%.本研究表明在黄淮海东部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2年旋耕后接1年深耕的耕作模式有助于改善耕层土壤质量和提高冬小麦生产力.

秸秆还田、耕作模式、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产量

43

S15;S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661, 31271667, 3087147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1504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400;国家公益性科研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203100, 201203029;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4LF12;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和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项目资助.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271661, 31271667, 30871477;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2015CB150404;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2016YFD0300400;the 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2016YFD0300400;China Special Fund for Agro-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201203100, 201203029;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for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J14LF12;the Shandong Mount Tai Program for Industrial Leading Talents, and the Shandong Innovation Project for Applied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2017-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45-125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作物学报

0496-3490

11-1809/S

43

2017,43(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