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24/SP.J.1006.2016.01176

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引用
为了缓解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机插双季稻生育期不配套的矛盾,2014—2015年早晚两季均以常规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机插密度(36.4、28.6、19.0 m–2)与施氮量(0、110~140、176~189 kg N hm–2)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早晚兼用”机插双季稻栽培模式有利于早、晚2季周年高产,以“高密+高氮”处理产量最高,2年分别达到16.94 t hm–2和16.99 t hm–2,但与“高密+低氮”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随栽插密度增加而提高,以“高密+低氮”处理最高,2年4季分别为62.77%、55.75%、65.82%、64.37%,比“高密+高氮”处理分别提高12.11%、9.01%、8.49%、2.14%;“高密+低氮”处理与“低密+高氮”处理相比,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辐射利用率均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在此模式下适当增加机插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采用“早晚兼用”品种搭配模式,低氮、密植栽培可作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机插双季稻生产的关键技术。

双季稻、机插密度、施氮量、产量、氮素利用率

42

S5 ;S66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子课题水稻栽培与土壤岗位科学家项目2011-2015CARR-01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China Agriculture Research System CARR-01

2016-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76-118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作物学报

0496-3490

11-1809/S

42

2016,42(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